走過的路|Design For Taiwan 經驗心得與評價

林安柔
Mar 25, 2021

--

最近看到飛捷文教基金會舉辦的Design For Taiwan(下稱DFT)又要開始招第六屆的學員了,想到自己當初報名時也是很多的混亂與不確定,網路上心得文也不是很多,所以想說那就來分享一下自己在DFT所經歷的一整年!

下面會分成幾點來分享

  1. 前言:DFT的簡介、起心動念

2. 報名面試

3. 第一階段訓練工作坊

4. Presentation Day

5. 第二階段培訓

6. 成果展與心得收穫

okay !那我們就,開始囉!

|前言:DFT的簡介、起心動念

如果要我用一句話形容DFT,我會說那是一個帶我用設計思考解決台灣社會問題歷程的培訓計畫。

「培養台灣學生運用設計思考以人本設計結合跨領域合作,透過實際的深入當地、發現問題,並利用大膽創新的方法、實際動手做的方式,與不斷地測試,來解決社會問題,更甚者,能輔助更多台灣年輕人成立新創產業。」 — Design For Taiwan官網

要參加這個活動,最大的準備就是要記得每1–2個月就會有自己的週末被徵收走的心理準備,每一次的課程工作坊通常都會舉辦在週末(寒暑假例外)。一年的活動會分成上下兩階段,中間會有一次的發表,只有通過篩選的組別可以進入第二階段。

我那年(第四屆)第一階段的課程設計思考、設計方法、設計測試、商業模式等幫助組別開展議題、進行研究的課程;第二階段的課程則包含產品設計、視覺形象設計、社會影響力、群眾募資與表達力等對於專案實際落地有相當大助益的課程。

當初會想參加這個活動,主要是因為在之前曾經跟一群朋友報名參加了其他的商業競賽,但落馬了QQ。那時候很希望可以繼續一起工作,也發現大一的自己還有很多可以學習的,所以想參加一個培訓活動,此外也覺得在DFT中可以有實際操作專案的經驗,所以就熱血的報名下去了!

|報名面試

報名的話,可以分為團體報名與個人報名,我那時候是選擇團體報名,我們的團隊背景是三個管院、一個工學院、一個社會科學院

從DFT的官網可以看得出來,DFT非常強調跨領域的協作,所以如果選擇團體報名的話,組內的多元性也會是很重要的一環!

在表單書審中,還有一個要求是要拍影片介紹團隊,我們當時是租了一個空間(在此推薦:小樹屋 https://www.treerful.com/ )來錄影片,用快問快答的方式來呈現彼此。(所以!不要拖到最後一刻才報名呦!想腳本拍影片剪影片都是需要時間的!)

當時錄完影片的合照(感謝來幫我們拍影片的朋朋們><)

在通過表單的書審之後,緊接而來的就是面試了,面試地點在飛捷科技,位在內湖。我們是團體報名,面試也是整個團隊一起。面試的環節起初是基本的自我介紹,後面也有對於表單內的回答問了一些(所以要記得熟悉表單內寫了什麼!)最後,則是有趣的地方,我們被要求透過戲劇的方法來介紹我們的學校,有一小段時間準備之後要演一段情境劇。可能是因為我們團隊內本身就很熟悉,因此把整個面試都玩得很歡樂。

後來回過頭去看這樣的面試環節,其實覺得很符合DFT的要求,在後續的課程裡也不乏臨時上台發表、呈現prototype時也偶爾會需要演戲,所以這樣的環節可能某方面是想看學員們這部分的特質吧!

|第一階段訓練工作坊

成功錄取之後,就是定期工作坊的開展了!

誠如上面所述,第一階段的課程有設計思考、設計方法、設計測試、商業模式,其中當時設計思考與設計方法(第一次與第二次)的課程安排可能因為在暑假的頭尾,所以工作坊的場地不在台北,其餘的課程(包含二階)的場地都在台北。(因為參與學生來自各地,到後期有點覺得對於非台北的學生有點不友善就是了,辛苦其他夥伴了Q)

工作坊的形式,早上下午通常為講者演講、帶著實作,晚上則會有mentor討論。講者的演講可以看得出來都是有認真挑過的教授或者業界人士,但個人演講帶實作還是不免會受到個人的喜好而影響學習效果。其中,想特別分享的是第一次工作坊,上面有提及報名時也可以選擇個人報名,因此在第一次工作坊時,會透過一些分組活動來幫助個人報名的夥伴組隊,也有機會認識一些其他領域的人!

雖然我原本就有組員了,剛開始發現有這些破冰活動的時候感到有點尷尬與不自在,但工作坊課程中會有跨組別合作環節,也產生了一些些的革命情感。因為有第一次工作坊認識一些別組的人,在接續的一年中,可以偶爾去別組串串門子、聊聊各自專案的近況激發想法,覺得也是挺好的!

在第一階段的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定義出組別所想要的問題、進入相關場域田野進行調查、試圖提出可能的切入點與解方。不要看上述這幾點講得輕鬆,但對於第一次做社會議題切入的人來說還是相當困難的過程。雖然已經安排工作坊的訓練,不過在進行定義時仍舊會經歷許多的撞牆期。

在遇到撞牆時,可以求援的管道大致上有兩個,一方面是飛捷主辦的活動方,他們看過前幾屆的成效,也會給出一些具體實作上的建議;另一方面則是每一組都會根據所選議題有相對應的mentor。mentor們的背景多元,有管顧、新創創辦人、大學教授等,每位所給予建議的方式都不太相同,但其實有問題時也可以不用限制於只能詢問所屬mentor,大部分的mentor都很願意回答,也蠻推薦在課程中若有空檔可以找mentor聊聊他們本業所屬領域,真的會收穫很多!

|Presentation Day

與其說是Presentation Day,更可以算是階段歷程報告,最重要的是讓評審看到議題的急迫與重要性、對於議題的充分理解以及足夠具有說服力的解方。除此之外,在解方的情境呈現上可以善用影片、動畫等方式,讓評審更可以理解團隊解方的使用方法,進而表達出潛力與可行性。

小提醒:Presentation Day與第四次工作坊是並在一起的,所以可以在工作坊的第一天先查看一下報告的場地,並且確認簡報的效果在場地是不會打折的。

報告QA環節(大家都有夠嚴肅)

最後我們的組別順利的晉級,得到進入第二階段的機會!

得知可以進入第二階段大家都笑得有夠開懷,跟我們的mentor快樂合照

|第二階段培訓

關於第二階段,就有一些可惜了。因為四屆DFT剛好在2020/2021所舉辦,到了第二階段我們遇上了疫情,所以大部分的實體工作坊課程都只得轉為線上,也缺乏了很多實際交流討論的機會。儘管我們組內每週都會約實體討論,但是因為第二階段的重點在於產出prototype、進行測試迭代,而我們所預期的產出遇到了技術上的問題,也缺乏資源管道來求助,導致團隊空轉了很大的一段時間,也消耗了組內的熱情。

除此之外,第二階段因為可以得到飛捷文教基金會所給的實作基金,所以需要定期製作進度報告與多媒體檔案。當行政事務的量超出專案事務時,某程度上也讓人感到更加的無力與倦怠。雖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曾轉換想法,想說趁這段時間更了解議題相關利害關係人,但受限於疫情,也難以約到訪談機會。

|成果展與心得收穫

雖然受限於疫情,第二階段的前進並不多。但所幸到了成果展的時候,疫情已經趨緩,我們得以實際到松山菸廠二號倉庫舉辦 「2020 Design can help/Design is helping 第四屆Design For Taiwan社會設計展」

整個展為期五天,進入第二階段的組別都會有一個小空間可以呈現自己一年來的成果,搭配上Prototype,向來參加的民眾進行說明自己所在乎的議題、提出的解方。在展期中我其實非常享受跟民眾解釋的過程,因為社會設計對我來說納入社會的想法也是很重要的一環,藉由跟民眾解釋自己的專案,也可以聽到社會不同角度對於相同議題的想法,同時也更開闊我的視角,有更多元的切入面向去看待同一件事情。

最後的整組大合照!

總體來說,透過DFT走過一次社會設計的歷程是有趣的。略為可惜的會是整個研究開展的過程缺乏一個洞悉整條歷程的指導者,每次的工作坊之間因為講者差異而有些許斷裂、mentor主要也是擔任諮詢建議的角色,在過程中若是有專責的引路人角色協助,可能可以減緩許多過程上的磕磕絆絆。

儘管如此,但作為一個一年期的活動,對於大一希望多學一些、想要有專案經驗的我來說,可以算是成功的回應了我當時的需求。DFT仍舊會是我大學生活中重要的一段經驗。

- 文章到這邊結束了!可以給讀到這裡的自己拍拍手,也可以按下下面的👏🏻👏🏻👏🏻拍手給我一點點小鼓勵
- 如果有什麼想法與建議,歡迎在下面留言,讓我們有更多的思考可能!

--

--

林安柔

台大工管社會五|一些心得雜記 In your current temperament, there is a hidden road, a book you’ve read, a loved one.